导语:秋季离我们越来越近,虽然秋高气爽,天气变得舒适,但是对于宝宝来说,这并不是一个好季节,特别是频频出现的腹泻问题,让宝宝和爸妈都困扰不已。小儿秋季腹泻与其他腹泻有何不同?应该如何治疗?我们一起来看看。

(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)
市疾控中心发布警示,市民应谨防病毒性腹泻(也叫小儿秋季腹泻),婴幼儿和儿童尤其要当心。对此,儿童医学中心的专家特别指出,妈妈们在喂奶时一定要注意对奶瓶的消毒,并特别建议年轻的妈妈最好不要边打手机边喂奶。

(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)
据悉,病毒性腹泻(又称为秋季腹泻)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感染性腹泻,主要元凶为轮状病毒、诺瓦克病毒等。
病毒性腹泻好发季节在秋末初冬,感染对象主要为婴幼儿、学龄前儿童,可通过食用污染的水源、食品感染,易在幼托、学校出现暴发。
来自儿童医学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,近一周来的门急诊量每天逾3000人次,其中大多数是有感冒和腹泻的小病人。
“这个季节的腹泻主要是受到轮状病毒感染,主要表现为呕吐、腹泻、食欲不济等胃肠道症状。秋季腹泻不是什么大毛病,但是主要多发于6个月到3岁左右的婴幼儿,如果腹泻严重可能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,如不及时治疗甚至可能休克。”市儿童医学中心有关专家对记者说。

(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)
不过,父母对此也不用过于紧张,通常父母在家适当处理就可以为宝宝进行治疗。专家指出,一般家长在家里可以泡点温盐水给小孩喝,小孩不喜欢的话再加点糖也不要紧;但是如果严重腹泻就需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,口服补液盐。
儿童医学中心的专家指出,“幼儿更容易受到病毒侵害,病毒主要是由于饮用了不洁的水或食物,以及接触感染等,因此幼儿的腹泻多是由于家长喂养的消毒不够或二次污染造成。”她表示,奶瓶每周一次用消毒剂泡,但泡完后一定要冲洗干净,放置时间过长的奶也不要吃了;同时家长要勤洗手,特别有些家长一边拿手机一边喂小孩,手机上的细菌或病毒就可能这样侵害宝宝。因此,对于家长还应该经常用酒精棉花擦拭手机和电脑键盘,以避免病毒感染。

(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)
秋季腹泻与其他腹泻有什么区别
究竟秋季腹泻与其他腹泻有什么区别呢?同为腹泻的病症,为什么秋季腹泻要比其他腹泻药严重呢?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!
儿童秋季腹泻是一种常见的地区病,发病的季节性比较强,主要集中发病于秋冬季节,主要在中秋前后多发,炎热的夏季较少发生。根据其发病的季节性特点,我们将其称之为秋季腹泻,但是实质上,秋季腹泻一般是指由轮状病毒所引起的腹泻,并不单指在秋季发生的腹泻。
这种由轮状病毒所引起的腹泻通常表现为呕吐、腹泻、腹胀、腹痛、拉稀次数多,有时还伴有发烧、呼吸道症状,如上呼吸道感染等。
虽然秋季腹泻与其他腹泻都表现出腹泻症状,但是它们之间还是有比较明显的差别。

(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)
秋季腹泻与其他腹泻的主要区别
一个是秋季腹泻发病的季节性比较强,通常在秋冬季节多发。
二是发病的年龄阶段较窄。秋季腹泻的主要侵袭人群是6个月到2岁的儿童,大于4岁的儿童较少出现秋季腹泻。因为小于6个月的宝宝受到从母体所获得的抗体的保护,一般不会受到感染。而大于2岁的儿童,有的由于已经接种疫苗,因此身体里已经具备抗体;有的由于在广州长期居住,容易受到轮状病毒侵袭,久而久之自身也会产生抗体,因此,4岁以后的儿童较少出现秋季腹泻。
三是发生轮状病毒腹泻的患儿一般拉得很稀,在做大便常规检查时,红白细胞不是很多,有可能是正常的,但是在做轮状病毒检测时就可以发现病毒的存在。

(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)
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偏方
到底有没有治疗秋季腹泻的偏方呢?家长想要用偏方,首先要认清什么是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,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2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最多,尤其是6个月至1岁的婴儿。人乳喂养的孩子较少发病,因人乳中含有特异性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。传染源是轮状病毒肠炎病人和轮状病毒携带者。病后3—4天大便排病毒量最大,传染性也最强,能在家庭、幼托及儿科病房流行。

(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)
传播途径主要是粪—口传染,因疾病早期30%—50%的患儿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,所以有人认为呼吸道传播的可能性也很大。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,但因引起腹泻的人类轮状病毒有A、B、C、D 四个血清型,四型间无交叉免疫性,所以可以重复感染。
以下为民间偏方,家长在选用的时候,一定要认真观察宝宝的情况,对症下药。
对于由于肠胃功能紊乱而腹泻的患儿,单纯使用助消化药是不够的,采用中医中药的疗法,常可获得事半功倍的疗效。

(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)
根据宝宝不同病情,采用消食化积、疏风散寒、清热利湿、健脾温肾等功效的药物,如丁香、肉桂、葛根、吴茱萸白术、淮山药、茯苓等药物。
可口服中成药:脾可欣、健脾止泻散、肠胃康冲剂等,对那些久泻不愈,或伴有呕吐、吃药困难的患儿,可采用中药敷脐的方法进行治疗,往往可以收到满意的疗效。
|